余定邦(余定邦是好人吗)

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宫殿和衙署等建筑是传统时代最为重要的政治权力表达。因此我每到一地都很留意当地的这一类历史遗迹,希望通过它们了解当地的历史与文化。一般而言,这一类的建筑往往都辉煌壮丽且位置显眼,很容易被找到,如柬埔寨金边王宫与泰国曼谷大皇宫,但是在泰北兰纳国的古都清迈,我却迟迟找不到任何明显的宫殿建筑,哪怕是遗迹。而且今日清迈的古城墙都尚在,却偏偏看不到宫殿,这着实让人心生疑惑。

兰纳国小史

今日泰国境内在历史时期存在着多个政权,现代泰国是以暹罗为主体吞并周围地区而来的。1939年,暹罗才改名为泰国。传统的泰国史叙述即以暹罗为中心,按照暹罗的历史将泰国史分为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即现今统治泰国的却克里王朝)几个时期。暹罗之外政权的历史长期是被忽略的。

泰北地区即存在一个当地人称为“兰纳”(Lan Na,即百万稻田之意,本文的泰文名词都用拉丁字母表示)的政权。元明时期的中文史料称为“八百媳妇国”,但这个名字只见于中文史料,当地人并不使用。清朝人修《明史》时对“八百媳妇国”做出了解释:“世传部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因名八百媳妇。”清迈当地的史料《清迈纪年》中提到兰纳国的先祖老猛(孟莱的父亲)有500个妻子。看起来泰人族群很喜欢用数字夸耀自己的强盛,就像老挝人称自己的政权为“南掌”(Lan Xang,意思是百万大象)。在《元史》中还可以看到云南南部存在九十九寨、九十九洞之类的土司地名,其位置已不可考,大概也不是真的领有九十九个寨子那般强盛。

因为兰纳国以土司的名义向元朝和明朝进贡,所以中文史料中有较多的关于兰纳国的记载。中国学者余定邦、何平和饶睿颖等人从外交关系等角度对兰纳国有一系列的研究。简单的说,孟莱(Mangrai,约1259-1317年在位)是兰纳国的开创者,他在1296年定都清迈,史称孟莱王朝。清迈市中心立有孟莱的现代雕像,在他两旁的是素可泰统治者兰甘亨(Ramkhamhaeng,约1279-1298年在位)和帕夭统治者南蒙(Ngam Muang,约1258-1298年在位)。据说清迈城的城址是他们三人一起选定的。

清迈市中心的三王纪念雕塑,1983年立(作者摄于2022年11月18日)

大致在15世纪后期的滴洛腊(Tilok,约1442-1487年在位)统治时期,兰纳国达到极盛,成为一个北到云南与明朝接壤,南到达府与暹罗接壤,西到萨尔温江流域与缅甸接壤,东到难河流域与老挝接壤的强盛政权。在滴洛腊在位时期,兰纳和南部的暹罗长期对峙,反复交界处的素可泰和彭世洛等地。1480年前后,兰纳甚至打败了从老挝方向攻来的安南(今越南北部)。这固然与安南劳师远征有关,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兰纳当时的强盛。

清迈柴迪隆寺内的滴洛腊雕塑(作者摄于2022年11月18日)

可惜好景不长,缅甸东吁王朝在16世纪快速崛起,勃印曩(Bayinnaung,1551-1581年在位,《明史》中称莽应龙)在1558年包围清迈城,迫使兰纳统治者梅古滴(Mekuti,约公元1551年-1564年在位)投降,从此清迈进入了约两百年的缅属时期。面对缅甸对云南南部的不断袭扰,明朝也疲于应付,更无法救援兰纳,兰纳和明朝的关系断绝。不久梅古滴因为反叛缅人被废,继任的女统治者维素蒂黛维(Wisuthithewi, 1564-1578年在位)在1578年去世,之后缅甸开始从国内派王子或贵族来直接统治清迈,孟莱王朝绝嗣。兰纳也成为了缅甸进一步出击暹罗和老挝等地的前进基地。

1767年,缅人攻破阿瑜陀耶(华人称为大城),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城阿瑜陀耶成为废墟,兰纳军队亦参与了此次战争。暹罗华人郑信很快在吞武里(今日曼谷对岸)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开始了重新统一暹罗的征战。郑信也意识到占领兰纳的缅人始终是暹罗的巨大威胁,因此也发动北征,主动出击兰纳。1771年,南邦当地的统治者卡维拉(Kawila,1742-1816年)与郑信建立了联系,和家族的七个兄弟一起加入了驱逐缅人的复国之战中。1775年,缅人围困清迈长达八个月之久,清迈城遭到极大破坏,实际上被废弃。卡维拉以南邦和南奔的巴昌(Pa Sang)为据点,和缅人长期对峙。

1782年,拉玛一世(Phra Phutthayotfa Chulalok,1737-1809年)建立了曼谷王朝,卡维拉通过联姻进一步加强了和暹罗的关系。虽然缅人多次包围南邦,但由于暹罗的及时救援,缅人均未成功。卡维拉逐渐取得了优势,在1796年入居清迈城,清迈再次成为泰北主要的政治中心,兰纳历史进入了七兄弟王朝(Chet Ton Dynasty)时期。1804年,卡维拉占领了缅人在兰纳的最后据点清盛,彻底将缅人从兰纳驱逐了出去。因为暹罗在兰纳复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兰纳的历代统治者都是暹罗册封的(封号为“清迈王”),兰纳成为了暹罗的属国。19世纪后期,暹罗开始推行省制改革,从曼谷派出官员到各地进行直接统治,原有地方贵族的统治权相继被终止。1902年,暹罗在清迈成立了Phayap省,管辖清迈周边地区,清迈王的权力大大削弱。清代嘉庆年间的史料称兰纳为“戛于腊”,孙来臣指出这个名字实际就是指卡维拉。

清迈艺术文化中心内的卡维拉画像(作者摄于2022年11月6日)

从孟莱1296年定都清迈开始,到暹罗1902年于清迈设Phayap省为止,兰纳国的历史前后有近600年,其中经历孟莱王朝、缅属时期和七兄弟王朝三个时期。兰纳的历史之久远和暹罗不相上下,但是现在却连王宫都找不到。翻阅记载泰北历史的名著《庸那迦纪年》,其中提到卡维拉在1796年前后于清迈进行了一系列的修缮工程,如修复了柴迪隆寺(Wat Chedi Luang,大塔寺)等许多寺庙,但却唯独没有提及王宫。

女子监狱就是旧王宫

泰语资料显示,清迈的旧王宫名为“万考”(Wiang Kaew,Wiang意为城,Kaew意为玉,直译为“玉城”)。该地位于清迈市中心,这里更曾经是一间女子监狱!2012年,女子监狱搬离此地。2016年以来,泰国艺术部先后主持了对此地的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瓷器等文物。按照规划,这里会被建成一座公园,计划2022年完工。到了现场我才发现,我2019年年底第一次来访清迈的时候曾在万考旁边的“女子监狱餐厅”吃过饭。当时的我还不知道我对面的这片工地居然是我后来苦苦找寻的清迈旧王宫遗址。现在这间餐厅已经因为疫情关闭了。因为疫情的耽误,计划中的公园也还停留在纸上,这里实际上至今仍是一片荒地,被严密地遮挡起来,其中残存的一栋建筑物应该是以前监狱的一部分。我绕围墙一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门缝,拍下了如下一幅照片。

清迈旧王宫“万考”遗址(作者摄于2022年7月15日)

清迈旧王宫“万考”遗址(作者摄于2022年11月6日)

万考对面的女子监狱餐厅(作者摄于2022年7月15日)

我后来再次造访该地的时候才注意到在这片工地的对面街角处有一座小小的“金殿”(Ho Kham,北部泰语中常指国王的大殿),里面供奉着孟莱的雕塑。殿外的铭牌解释说该区域曾经是孟莱的王宫所在地。孟莱在700多年前的宫殿位置其实未必是这片区域,但这里是16世纪以来清迈的统治中心是基本确定的。

孟莱的“金殿”复原建筑,作者摄于2022年11月6日

清迈旧王宫的名字Wiang Kaew本身就是一段历史。标准泰语(中部泰语)称王宫为Wang,如曼谷大皇宫,北部泰语一般称王宫为Khum,但是清迈旧王宫却称为Wiang,其实是城的意思。如孟莱在定都清迈之前也曾在清迈南部的Wiang Kum Kam居住,今日老挝万象的老挝语名字为Wiang Jan,两地名中的Wiang都是城之意。根据泰国学者Worachat Meechup的研究,清迈旧王宫的名字来源于缅属时期。缅甸勃印曩征服清迈以后扶持原来的统治者梅古滴继续为王,但也在清迈留下了一批驻军以控制梅古滴。当时的清迈城中只有王宫Khum Kaew(直译为“玉宫”)前面有一片空地。此空地常用于举办王室的各种庆典活动。于是这批缅人就在此扎营,久而久之成为一片相对独立的城中之城,于是当地人称之为Wiang Na Khum Kaew,意为“王宫前面的城”。维素蒂黛维去世以后,缅甸开始从国内派缅人来直接统治清迈,从此以后清迈的政治中心就转移到了缅人军营,Wiang Na Khum Kaew取代Khum Kaew成为了王宫的代名词,此后逐渐省略为Wiang Kaew。

1796年,卡维拉入居清迈城,也是住在万考(Wiang Kaew)。从他开始,七兄弟王朝的前六位统治者都在此居住,但其中也有短暂的例外。1825年,第三代王坎范(Khamfan,1823-1825年在位)去世。大概是因为万考已经比较残破,继承人普塔翁(Phuttawong,1826-1846年在位)选择继续在自己位于司革寺 (Wat Si Koet)的宅邸居住,而没有搬进万考。直到三年以后,万考内建成了一座新宫殿,他才搬进去。

1875年,第七代清迈王英塔腊威柴亚暖(Inthawichayanon,约1873-1896年在位)将第五代王马哈塔腊帕特(Mahotaraprathet,1847–1854年在位)居住的柚木大殿拆解捐给了潘岛寺 (Wat Phan Tao)。这批柚木在潘岛寺被建成了一座新的大殿。另一说是这座大殿是第五代清迈王自己生前修的金殿。无论如何潘岛寺的这座大殿和清迈王室关系密切。时至今日这座大殿的门楣上仍有一个非常华丽的孔雀标志。在缅甸的传统中孔雀是王权的象征(反光的玻璃片是缅式装饰的典型特征),此处也是缅甸文化对兰纳影响的一个例证。孔雀旁边的那迦(Naga,蛇王)是佛教的护法神。标志最下方的狗据信是马哈塔腊帕特本人的生肖。

潘岛寺大殿门楣(作者摄于2022年11月18日)

第七代王英塔腊威柴亚暖在位时,他在万考东南新建了一座西式的宫殿(即今日清迈的Yupparaj Wittayalai学校所在地),万考被彻底废弃。同时,他还在1878年于清迈城东的圣芳寺(Wat Saen Fang)修建了一座金殿(Ho Kham)。现今在圣芳寺大殿前还能看到一个铭牌说明此事。这座金殿应该只是用于礼仪用途,英塔腊威柴亚暖本人还是居住在新建的西式宫殿中。

圣芳寺内金殿(作者摄于2022年11月18日)

新旧两座王宫的归宿

1884年,暹罗曼谷政府在北部地区成立了Lao Chiang省,清迈王的权力开始被明显的削弱。曼谷政府也在各地推行一系列近代化的措施,兴办近代邮政、铁路和教育等事业。1899年,清迈建立了第一所新式学校“清迈学校”。后来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校舍紧缺问题越发突出。当时在位的第八代清迈王英塔哇洛洛·西里亚旺(Intawaroros Suriyawong,1897-1910年在位)“捐出”了自己居住的宫殿(即上文提到的第七代王兴建的新式宫殿),用于兴建新的“清迈学校”校舍。1905年,暹罗王太子瓦栖拉兀(后来的暹罗拉玛六世王,Vajiravudh,1910-1925年在位)亲临该校,并慷慨捐资,赐名该校为“王太子学校”(Yupparaj Wittayalai)。所谓的“王太子”既是指拉玛六世。这所学校至今仍是清迈最好的中学之一,泰国首任女总理英拉即毕业于这所中学。

现在校内已经完全看不到原主人清迈第八代王的痕迹,学校的主楼前却立着拉玛六世的雕像。反倒是校园一角竖立着清迈公主达拉拉斯密(Dara Rasmi,又写作Dararusmi)的雕像,她是第七代清迈王的女儿,第八代清迈王的妹妹。1886年,13岁的她嫁给了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1868-1910年在位),成为了他庞大后宫的一员。根据雕像上的铭文,清迈“王太子学校”的土地由这位拉玛五世的妃子捐赠,完全没有提及他的父亲和兄长。这位暹罗王妃、兰纳公主恐怕并没有权力处置父兄的宫殿,但今日泰国政府纪念的又偏偏是她。

清迈王太子学校主楼(作者摄于2022年11月6日)

清迈王太子学校内达拉拉斯密公主雕像(作者摄于2022年11月18日)

1902年,暹罗以清迈为中心建立了Phayap省,管辖清迈周边地区,清迈王实际上成为只享有爵位的贵族。同时,新任的Phayap省长官也打起了清迈旧王宫万考的主意,因为这里是城墙内难得的大片土地。曼谷史料记载,第八代清迈王英塔哇洛洛·西里亚旺在1905年自愿将万考捐给曼谷政府,用于兴建新式监狱和市政厅。因为暹罗政府也一直受困于西方人在暹罗的治外法权问题,因此在近代化改革中也格外留意监狱的兴建。最终一座监狱在万考原址上建成,清迈旧王宫彻底走入了历史。1939年,第9代清迈王考纳瓦拉特(Kaew Nawarat,1910-1939年在位)去世,清迈王的封号被废除。实际上,考纳瓦拉特生前从未掌握任何真正的政治权力,他的主要职业是一名军官。

Phayap省监狱照片(来源于网络,摄于1925年)

暹罗曼谷政府将万考改建成监狱固然有客观原因的考虑(此地面积足够大),但是恐怕也不可避免地掺杂着铲除清迈旧王权象征的意味。打着近代化的旗号,新旧两所皇宫被一所学校和一所监狱取代,这无疑是曼谷政府的一次重大胜利。因为曼谷政府不仅重塑了清迈的城市景观,更是以此重塑了清迈人的历史记忆,很多当地人都已经不知道原来清迈还曾有一新一旧两座王宫。《庸那迦纪年》的作者巴差吉功札(Phraya Prachakitkorachak,1864-1907年)是一位暹罗派往泰北的官员,他在泰北工作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写成了《庸那迦纪年》一书,按道理他不会不知道清迈王宫的存在,但他站在曼谷的立场上选择了忽略。

泰国的“内部殖民主义”

现在清迈市中心最突出的历史纪念物是孟莱、兰甘亨和南蒙三人的三王纪念雕像。现今的泰国政府愿意纪念孟莱是因为他足够久远,就像一个虚无缥缈的神。早在缅属时期孟莱王朝的王统就已经断绝,不像卡维拉的后代仍生活在当地。而且,孟莱的雕像不是单独竖立的,而是和兰甘亨、南蒙两人一起竖立的。兰甘亨是暹罗源头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代王,也是最为著名的统治者。他创制了泰语字母,镌刻了著名的兰甘亨石碑,该石碑被拉玛四世蒙固(Mongkut,1851-1868年在位)首先发现,堪称泰国的国宝。帕尧的统治者南蒙则没有什么著名的事迹。他和孟莱一起充当了泰北各政权的代表和兰甘亨站在了一起。与其说这座三王纪念雕塑纪念的是孟莱,不如说纪念的是泰北和暹罗久远的历史连接。泰国政府的良苦用心都在其中。

今日清迈已经很难看到关于七兄弟王朝的公共纪念物,只有在柴迪隆寺有一个卡维拉的小雕像。颇为意外的是,我在清迈城东华人市场的关公庙中居然发现了一座供奉着清迈第7代王英塔腊威柴亚暖和他的王后的神龛。原来,这座华人庙宇正是在他执政时期修建,华人按照自己的习惯专门建了神龛供奉清迈当时的“大王”和“王娘”。现在神龛中还摆放了“大王”和“王娘”的两幅肖像画。这里是清迈极少的纪念七兄弟王朝统治者的地方。这也说明至少在当时的清迈华人看来,清迈王才是他们真正的统治者,而非远在曼谷的暹罗王。

清迈关公庙“大王王娘”神龛(作者摄于2022年10月18日)

颇为神奇的是,除了王太子学校的雕像,清迈城东的圣芳寺居然专门为达拉拉斯密公主(Dara Rasmi,又写作Dararusmi),立了一块碑。上文提到,她是暹罗拉玛五世的妃嫔。1909年,拉玛五世临终前,她回到了故乡清迈,在圣芳寺捐建了一座佛堂,大概是为她自己的身后事考虑。于是一座显眼的功德碑被立在了佛堂前,提醒曾经有这位公主的存在。正是因为她和暹罗王室的这一层特殊关系,她得到了公开的纪念。反倒他父亲的金殿前只有一块简易的木牌。

圣芳寺达拉拉斯密公主佛堂(作者摄于2022年11月18日)

现在的泰国学者对历史上暹罗和兰纳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反思,突破了传统的大泰国主义观念。泰国学者毫不掩饰地说兰纳曾经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在泰国学者Dome Kraipakorn和Tinakrit Sireerat的论文中,他们直接用殖民主义或者内部殖民主义来描述暹罗和兰纳的关系。如果我们也接受这种观念的话,万考被抹去的过程以及当今泰国政府对兰纳历史的选择性纪念无疑也是这种殖民主义的一种表现。

中国地址 阿尔巴尼亚地址 阿尔及利亚地址 阿富汗地址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地址 阿鲁巴地址 阿曼地址 阿塞拜疆地址 阿森松岛地址 埃塞俄比亚地址 爱尔兰地址 爱沙尼亚地址 安道尔地址 安哥拉地址 安圭拉地址 安提瓜岛和巴布达地址 奥兰群岛地址 巴巴多斯岛地址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址 巴哈马地址 巴基斯坦地址 巴拉圭地址 巴勒斯坦地址 巴林地址 巴拿马地址 白俄罗斯地址 百慕大地址 保加利亚地址 北马里亚纳群岛地址 贝宁地址 比利时地址 冰岛地址 波多黎各地址 波兰地址 玻利维亚地址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址 博茨瓦纳地址 伯利兹地址 不丹地址 布基纳法索地址 布隆迪地址 布韦岛地址 朝鲜地址 丹麦地址 东帝汶地址 多哥地址 多米尼加地址 多米尼加共和国地址 厄瓜多尔地址 厄立特里亚地址 法罗群岛地址 法属波利尼西亚地址 法属圭亚那地址 法属南部领地地址 梵蒂冈地址 菲律宾地址 斐济地址 芬兰地址 佛得角地址 弗兰克群岛地址 冈比亚地址 刚果地址 刚果民主共和国地址 哥伦比亚地址 哥斯达黎加地址 格恩西岛地址 格林纳达地址 格陵兰地址 古巴地址 瓜德罗普地址 关岛地址 圭亚那地址 哈萨克斯坦地址 海地地址 荷属安地列斯地址 赫德和麦克唐纳群岛地址 洪都拉斯地址 基里巴斯地址 吉布提地址 吉尔吉斯斯坦地址 几内亚地址 几内亚比绍地址 加纳地址 加蓬地址 柬埔寨地址 捷克共和国地址 津巴布韦地址 喀麦隆地址 卡塔尔地址 开曼群岛地址 科科斯群岛地址 科摩罗地址 科特迪瓦地址 科威特地址 克罗地亚地址 肯尼亚地址 库克群岛地址 拉脱维亚地址 莱索托地址 老挝地址 黎巴嫩地址 利比里亚地址 利比亚地址 立陶宛地址 列支敦士登地址 留尼旺岛地址 卢森堡地址 卢旺达地址 罗马尼亚地址 马达加斯加地址 马尔代夫地址 马耳他地址 马拉维地址 马里地址 马其顿地址 马绍尔群岛地址 马提尼克地址 马约特岛地址 曼岛地址 毛里塔尼亚地址 美属萨摩亚地址 美属外岛地址 蒙古地址 蒙特塞拉特地址 孟加拉地址 密克罗尼西亚地址 秘鲁地址 摩尔多瓦地址 摩纳哥地址 莫桑比克地址 墨西哥地址 纳米比亚地址 南非地址 南乔治亚和南桑德威奇群岛地址 瑙鲁地址 尼加拉瓜地址 尼日尔地址 尼日利亚地址 纽埃地址 诺福克地址 帕劳群岛地址 皮特凯恩地址 乔治亚地址 萨尔瓦多地址 萨摩亚地址 塞尔维亚,黑山地址 塞拉利昂地址 塞内加尔地址 塞舌尔地址 沙特阿拉伯地址 圣诞岛地址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地址 圣赫勒拿地址 圣基茨和尼维斯地址 圣卢西亚地址 圣马力诺地址 圣皮埃尔和米克隆群岛地址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地址 斯洛伐克地址 斯洛文尼亚地址 斯瓦尔巴和扬马廷地址 斯威士兰地址 苏里南地址 所罗门群岛地址 索马里地址 塔吉克斯坦地址 坦桑尼亚地址 汤加地址 特克斯和凯克特斯群岛地址 特里斯坦达昆哈地址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地址 突尼斯地址 图瓦卢地址 土库曼斯坦地址 托克劳地址 瓦利斯和福图纳地址 瓦努阿图地址 危地马拉地址 维尔京群岛,美属地址 维尔京群岛,英属地址 委内瑞拉地址 文莱地址 乌干达地址 乌克兰地址 乌拉圭地址 乌兹别克斯坦地址 希腊地址 新喀里多尼亚地址 匈牙利地址 叙利亚地址 牙买加地址 亚美尼亚地址 也门地址 伊拉克地址 以色列地址 印度尼西亚地址 英属印度洋领地地址 约旦地址 赞比亚地址 泽西岛地址 乍得地址 直布罗陀地址 智利地址 中非共和国地址